一、現場情況
1、核定生態下泄流量要求0.016m3/s;
2、明渠更低水位為0.5米,更高水位為1.5米;
3、現場無電源,需要配套太陽能系統供電;
4、布線長度:攝像頭3米,太陽能5米,電池5米,水位5米,流量計10米。
5、現場通訊信號有電信3G。
二、上報平臺(兩個)
數據直傳至環保廳并同步傳輸至力得云平臺
力得水電站生態下泄監管平臺通過接口說明,與南乾水電平臺對接
三、方案配置
采用能反映實時流量數據的動態視頻監測,監測水電站下泄斷面的水位、流量、閘門開度、上下游水位等數據。通過安裝攝像頭,實時錄像,保存生態流量動態泄放過程,并安裝流量計,記錄生態流量泄放量。監測數據及圖像自動上傳云端服務器,數據保存,以備查詢。
四、方案實施
(1)根據電站已有的明渠進行改造,電站需在圖中位置開孔并安裝DN150管道,渠道液位須高過管道更高點0.2m,確??諝獠贿M入管道,并在管道端口安裝對接法蘭盤。
(2)對實際的下泄流量值進行測量,在延長的直管段不小于1.5米處安裝電磁流量計。
(3)電磁流量計后直管段0.75米處安裝電動球閥,通過控制球閥的開度實現下泄流量要求。
(4)安裝兩個攝像頭,立桿安裝在圖中位置,一個監測明渠水位,一個監測生態下泄流量。
(5)電站無電源,需要配套安裝太陽能系統給生態系統供電。
(6)根據電站的現場情況,安裝液位變送器、生態下泄流量監控儀。
五、核心產品
生態下泄流量在線監測終端作為整個流量監控系統的核心裝置,箱體防護等級IP65,雙電源無縫切換,五寸高清晰彩色液晶顯示;板卡采用波峰焊,使用3防工藝(防潮防塵防靜電),采用32位CPU,運算速度快,實時采集水位、流速、流量、攝像頭等數據,通過全網通及以太網接口發送至服務器。防雷性能好、測量精度高、運行穩定可靠。
六、運行結果
設備于2018年6月投入運行,經過一年的運行時間,結果表明,設備能夠在雙網絡、雙電源的條件下,配合系統的數據補傳功能,流量達標率達到了97%。期間設備共維修4次,其中2次因雷擊故障導致。同流域下游電站相較,設備達標率高出150%,設備維修率降低75%。